热点资讯
刷脸支付来了 你的“脸”还好吗
2019-12-17 17:32  浏览:129

从扫码支付到指纹支付,再到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支付,近年来,移动支付的便捷度持续提升。据预测,2019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1.18亿人,3年后有望突破7亿人,取代扫码成为主流支付方式。不过,专家指出,人脸特征存在不稳定性、易复制性等问题,加之支付技术不完善、缺少明确的认证标准和制度规范,刷脸支付目前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。

1、应用场景广阔

所谓刷脸支付,是基于人工智能、机器视觉、3D传感、大数据等技术的新型支付方式。

刷脸支付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。对用户而言,刷脸支付更加便利,摆脱了手机等硬件设备,不再受手提重物、手机没电等情况制约,真正实现了‘靠脸吃饭’。”,“而且,刷脸支付付费时间更短,有助于提高支付效率、实现分流。此外,支付平台会通过优惠、红包等方式吸引新客户,间接为商家拉动客源。

刷脸支付带来了支付链条和交易场景的改变,引发了第三方支付革命。现实生活中,刷脸支付已进入零售、餐饮、医疗、交通等领域,在消费升级背景下,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新兴消费需求。与此同时,人脸识别技术正在走进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。

2、安全痛点凸显

虽然有不少消费者愿意尝鲜,但目前来看,刷脸支付也存在诸多问题。近期,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公开对刷脸支付的安全性提出质疑。

刷脸支付依赖的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。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同,该技术以非接触方式识别,采集非常便利,这是其最大的优势,也是最大的风险隐患。

事实上,在近期于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,一名乔装“黑客”的工作人员,通过一张用户个人照片制作了3D脸模,轻易骗过了人脸识别系统的活体检测。

刷脸支付的数据存在被破译和盗取的风险。”,“作为人类的生物特征,人脸数据具有唯一性。但当人脸数据被录入计算机,成为计算机代码后,就可能被截获、重构、重放。而且,该支付方式屏蔽了银行卡、二维码等支付工具或介质,在免密免签情况下,一旦相关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,人脸将成为不设防的‘收款码’,不法分子‘隔空盗刷’将更方便。

3、规则亟待建立

在业内人士看来,要解决刷脸支付的痛点,需社会各方共同发力。

首先,政府应当引导行业建立统一标准,筑起保护用户隐私的‘堤坝’。尽快完善《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》,统一出台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、检测认证标准、业务规则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,严格刷脸支付的审批程序和业务报送制度。

其次,监管部门应将刷脸支付纳入日常监测范畴,对数据传输、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的业务要严密监测,预测到潜在风险时应及时警告甚至叫停,防止风险的发生和蔓延。

此外,对于刷脸支付相关案例,司法部门应及时判决,并适当加重处罚力度,发挥典型司法案例对社会的教育作用。

技术开发平台方面,则应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攻关力度,切实查找并弥补现行刷脸支付平台运行中的技术漏洞,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联合使用,提高支付平台的技术安全性。同时,应主动建立健全风险赔付资金、保险计划、应急处置等风险补偿机制,保障消费者资金与信息安全。

了解更多移动支付加盟咨询请关注 www.498.net

发表评论
0评